上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从“健康守门人”到“创新引擎”

元描述: 上海卫生健康事业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以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引领全国医改,打造“健康守门人”,突破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创新引擎”,并积极服务全国战略,做好对口支援与援外医疗。

吸引人的段落: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更在卫生健康事业上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近年来,上海卫生健康事业以改革创新为引擎,致力于打造“健康守门人”,提升市民就医获得感,并突破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创新引擎”。从号源下沉到医疗服务一体化,从医学科技创新到高水平开放合作,上海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用实际行动描绘着“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

上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号源下沉赋能家庭医生

近年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将“健康守门人”的重任交给了家庭医生。通过号源下沉,家庭医生拥有了更多上级医院专家的资源和服务链接,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

号源下沉: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于今年四月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签约的居民可以通过家庭医生预约早于社会面5天的门诊号源。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上海自2011年开始试点家庭医生制度,2015年推行“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截至今年四月底,全市累计签约超过1100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超过44%。

数据说明: 签约居民社区就诊率达到54.1%,在签约组合内医疗机构就诊率达到68.4%。

提升就医感受度: 签约居民转诊到签约组合内的医疗机构,上级医院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服务。

深化分级诊疗制度: 上海持续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完善相关职称晋升、薪酬、进编落户等激励机制,推进全科人才队伍建设,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4.72名全科医生。

总结: 号源下沉赋能家庭医生,让居民拥有了“一位医生朋友”,也让家庭医生拥有了“一群专家朋友”,共同为签约居民提供便捷、连续、优质、专业的卫生健康服务。

医疗服务:提升品质,优化价格,便捷服务

上海卫生健康事业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优化价格,便捷服务,为市民打造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体系。

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上海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争取更多国家医学中心落地上海。

优化医疗服务价格: 上海分批调整25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并推进以医联体为单元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便捷就医服务: 上海通过健康信息网工程,实现全市医院之间跨区跨层级的检查检验项目信息互联互通互认,减少重复检查,互认项目达111项。建设市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上海健康云”,实现群众就诊预约、服务流程、诊疗信息储存查询便捷化。

医学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助力产业发展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不断协同市科委、市知识产权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加强成果转化工作的模式探索和方法研究,加快推动本市医疗卫生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引擎”。

协同创新集群: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开展协同创新集群、智慧医疗和新兴交叉领域研究等产学研医融合项目,聚焦支撑干细胞研究等前沿医疗技术升级,智慧医疗专项研究聚焦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医学技术融合,新兴交叉领域研究专项瞄准再生医学等前沿问题,推进医学与其他理工学科交叉融合。

“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自2022年起举办“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通过“路演”建起医疗卫生机构与医药企业、投资基金面对面交流渠道,在加强医学创新人才挖掘培养的同时促进“医企研用”融合发展,助力产业发展,推动高价值专利的高效益运用。

医药卫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上海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为行业内单位、个人提供专利成果技术评估、技术中介、转化流程政策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同时畅通医企沟通,助力医疗与医药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医企研用”融合发展。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与市科委等多部门合作制定《上海市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行)》,出台配套政策解决成果作价投资、转化现金奖励、国有资产管理、赋权改革试点等难点问题。

医学创新改革试点: 上海开展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创新改革试点工作,拟通过3年时间推动试点医院围绕医学创新成果转化“探机制、建高地、搭平台、促转型”,不断提升试点医院战略定位、优化运维模式。

医疗卫生长三角一体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积极主动谋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历经五年携手苏浙皖通过联手办大事,共同推动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公共卫生一体化: 长三角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巩固,加强可疑病例跨省排查管控,定期开展联合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应急培训和演练。

医疗服务均质发展: 长三角区域推进瑞金医院无锡分院、仁济医院宁波分院等重点合作医院项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区域联动、优势互补。

深化中医药创新合作: 长三角区域实施中医药质控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长三角创新推进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包括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5项事项。推进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布局智能分诊导诊、智能院内导航、智能识别通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智能诊后管理、基于区块链的中药代煎配送、一键呼救等“七大应用场景”,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整合。

公共卫生:筑牢超大型城市“防火墙”

上海已建立医防融合的体制和队伍,积极适应数字化转型要求,不断增强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多点触发、多元汇聚、多病共防”的新格局。

疾控机构现代化建设: 上海全力推进疾控机构现代化建设,重点规划大流行科技准备的策略和路线图,提升应对传染病流行的科技攻关能力和转化能力,逐步构建大流行防范准备计划和应对演练。

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 上海现有综合监测系统覆盖全部16个区、设有82家哨点医院,涉及28种呼吸道病原、17种腹泻病原和20种少见新发病原,基本建立单病种与症候群有机结合的传染病综合监测系统。

“上海市传染病综合管理平台”: 上海开发建设“上海市传染病综合管理平台”,汇集来自卫生、疾控、教育、民政、海关等多个部门“6个维度、11个方面”的监测信息,实现多源数据的集成融合、挖掘分析和风险预警。

“以人为核心”的多病共防模式: 上海探索和完善“以人为核心”的多病共防、多病共管模式,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

优化传染病医疗救治资源配置: 上海完善“平急转换”机制,优化传染病医疗救治资源配置,全力提升新发、罕见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的临床救治能力。

对口支援:践行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上海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指示精神,按照“中央要求、当地需求、上海所能”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助力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派出过硬人才队伍: 上海每年从全市选派近450余名医疗专家赴受援地工作,为当地各族群众解除病痛,提高受援地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对口支援工作: 上海20多家三甲医院与新疆喀什二院、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建立“以院包科”帮扶关系,建立了20多个医学中心,助推医院跨越式发展。

培训医务人员: 上海以多种形式为受援地培训医务人员15万余人次,接收受援地医务人员来沪培训进修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造血”能力。

远程医疗: 上海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为受援地区开展适宜技术、全科医生、助理执业医师考前辅导等多个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能力。两地医院实现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影像诊断等。

援外医疗:传承医者仁心,促进中外友好

作为我国最早参与援外医疗工作的省市之一,上海于1963年参与援建任务,由此开始援外医疗队派遣工作。

援摩医疗队: 上海于1975年9月组建了第一支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自此承担起向摩洛哥派遣医疗队的任务。截至2023年底,上海共派出援摩医疗队196批医疗队员1973人次。

医疗服务: 1975年至2023年援摩医疗队共诊治摩洛哥门急诊患者583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82万人次。

中摩友谊: 医疗队员成为所在医院的主要医疗技术力量,赢得了摩洛哥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赞誉,中摩两国友谊因此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总结:

上海卫生健康事业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健康守门人”到“创新引擎”,上海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上海力量”。未来,上海还将继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需求,让群众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常见问题解答

1. 如何预约家庭医生?

居民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上海健康云”平台预约家庭医生。

2. 如何预约上级医院专家号?

签约的居民可以通过家庭医生预约上级医院专家号,享受优先预约服务。

3.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在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开展协同创新集群、智慧医疗和新兴交叉领域研究等产学研医融合项目,举办“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搭建医药卫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制定《上海市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行)》,开展医学创新改革试点工作等。

4. 什么是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

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是指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推进的区域合作,旨在实现公共卫生一体化、医疗服务均质发展、深化中医药创新合作、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协同推进健康科技创新、建立综合执法监督联动协调机制等目标。

5. 上海如何筑牢超大型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

上海已建立医防融合的体制和队伍,积极适应数字化转型要求,不断增强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多点触发、多元汇聚、多病共防”的新格局。

6. 上海在对口支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上海每年从全市选派近450余名医疗专家赴受援地工作,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对口支援工作,以多种形式为受援地培训医务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造血”能力。